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浏览次数:14022024-03-19 09:32:12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工作报告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今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根据官方给出的解释,[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背景是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向需要
从供给侧来看,以往依赖旧模式与旧生产力的产品,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以及技术门槛较低的领域,这些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
鉴于我国人口已转向负增长,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
同时,我国的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国际贸易环境也无法再支撑起粗放低效的经济增长模式。
从需求侧来分析,我国已经从物质短缺进入了产能过剩的阶段。
目前,发展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与其被动等待国际环境迫使国内转型,不如主动出击,这样更能体现在战略上的主动性与前瞻性。
逆全球化等都只是推动国内向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转型的加速器,但核心动力仍然源自我们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基础逻辑。
因此,与以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新质生产力并非简单的重复或升级,更不是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简单调整。
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而非仅仅关注业态的变化。
即便是传统的农业领域,只要通过技术进行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也能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转化。
核心在于[新]与[质]
[新质生产力]共识是指,以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为引擎,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迅速发展的生产力形态。
其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涉及新技术的应用、新价值的创造、新产业的崛起以及新动能的生成,蕴含着巨大的中长期投资潜力。
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角色,降低对土地和资本投入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注重质量。
这标志着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突出技术驱动、产业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体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特征,适应数字时代与绿色时代的发展需求。
在技术层面,新质生产力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重视通用技术的突破和掌握核心技术,实现数字技术自立自强。
在产业层面,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新质生产力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大规模资源投入和高能耗的增长模式,而是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资源环境成本、优化生产要素投入,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这是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推动更多的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成果从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涉及的未来产业将显现竞争优势
目前,这涉及到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设备等在内的八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九大未来产业。
经过细致梳理与深入研究,我国A股新质生产力板块中共有60家、99家上市公司深耕于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这些公司在光伏设备、电网设备、电子元器件产业链的上下游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布局。
在当前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相关产业已经逐渐显现出领先的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份额正在稳步增长,其发电量在我国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已经从2011年的17%上升至2022年的31%。
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电动载人汽车的出口金额在2023年实现了累计同比增长73.4%。
从收入增速来看,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13年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营收增速中枢值分别为24%和22%,这一数字相较于其他战略新兴产业更为显著。
在新质生产力的竞争舞台上,前瞻性地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于未来城市在战略高度上的竞争具有决定性作用。
以未来产业为例,据权威统计,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十座重要城市将未来产业列为今年的核心工作任务。
这些城市既包括深圳、上海、苏州等制造业实力雄厚的城市,也包括合肥、济南、福州等后起之秀。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的战略目标,这无疑为各地寻求突破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上海、广州、杭州、济南、青岛、合肥等城市纷纷提出了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的目标。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了要加强重点行业的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以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针对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不均衡特征,各地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时应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施策。
Copyright 2020 新葡的京集团881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粤ICP备10083821号